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大明略 > 第433章 再容些时日
第433章 再容些时日
作者:南宫草堂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09-03 全文阅读

  “照这样的打法,战斗力至少可提高数倍,若再以全新阵法相佐,数十倍也未尝不可”。

  仅是新式火炮与长枪的详解图,二位将军已赞叹不已。

  赞叹过后,便是一阵的无奈:这样的兵器火器,大明也造不出来啊。

  这是仲逸预料之中的。

  俞大猷一阵沉默,如同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戚继光不由的将目光投在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

  还是那个问题:“仲侍读,这些东西,到底是哪来的?”。

  仲逸同样知道:类似的问题,还会被问及多次、很多次。

  若说是静远寺山后那片神秘山林,神秘的土地公,神秘的21世纪,还有看似不可思议,后来才发觉很普普通通的唐小丫……

  莫说眼前两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不相信,就是他这个‘博览群书’‘博古通今’的翰林院侍读,若没有亲身经历,仲逸自己也不会相信,打死也不信。

  不过,细细想来,这只是个问题,但不是大问题。

  对眼前的两位将军来说,他们如此一问,也并非真为追本求源。

  将军不是史官,更不是好奇、较真的文人墨客。

  何况,如今已是剑拔弩张,战事随时会开。

  ‘可信’才能‘可行’,可行才能可用,可用才是关键。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只要能提高战斗力,能切实可行,就可以用。

  当然,那一句‘这东西是从何而来’,亦是确保朝廷方面准许,能切实‘可行’之意。

  仲逸在来福建的路上,就曾反复想过此事。

  “启禀二位将军,东西的来源实属偶然,既非偷窃,更非私绘,如此高深奥妙所在,也非常人可凭空想象”。

  仲逸郑重其事道:“就看在能早日剿尽倭贼,固我大明海防、保我大明国土的份上,请二位将军相信下官一次:此物来源,绝不会有差错”。

  戚继光微微摇摇头:“即便如此,军中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啊,莫说别的,仅是这些精通兵器锻造之人,也恐怕不是立刻就能上手的,还有那些配件、原料、组合……”。

  仲逸心中总算松口气:只有同意做,才能谈到如何做?由何人来做?

  他上前禀道:“二位将军麾下精通兵器的人不在少数,之前将士们所用的虎蹲炮、狼筅、空心炮台、鸳鸯阵、独轮车阵,棍法及长兵器,皆是自创,是将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经验”。

  仲逸继续道:“新式兵器锻造,若由这些既有作战经验,又有参与过兵器改造的将士来做,自然事半功倍,也非他们不可”。

  当然,再好的兵器,也要实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说到身经百战、建立战功,还有一人。

  “二位将军,下官还要举荐一人,或许更有助于此事下一步的进展”。

  仲逸走上前去,一字一句道:“要改善兵器,打造新式火炮、火枪,须要朝廷的准许,尤其皇帝的旨意……,当然,还要大量的银子……”。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沉默。

  同为领兵之人,俞大猷和戚继光对英勇千户所并不陌生。

  一个千户所,千余人,但这一千余人,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千户所。

  当初,山东沿海一带闹倭患,还在卫司指挥使林啸义麾下的林宗武,自告奋勇组成一个四十人的敢死队,月色之夜探出倭贼虚实。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