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实战决定一切
中国武术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兴盛,同样也随着国家**而衰弱。最开始的武师也就和现在的武侠小说行走江湖、快意恩仇,随着财富的集中、朝代的更迭、城市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武师逐渐发生分化,一部分或者揭竿而起、造反有理;一部分或者占山为王、自由自在;一部分或者考取功名,成为朝廷的鹰犬,一部分或者遁入山林,成为世外高人,这才有了后来的少林和武当。
但中国传统武术在近代遭遇到两次大的冲击,以至于一步步逐渐*离了原来的实战轨迹。第一次是八国联军入侵。在此之前,大部分武师以押运保镖和看家护院为生,那个时候路上不安全,加上历朝历代民众都有仇富心理,身为保安的武师们自然都是以实战为主,训练也很艰苦,功力也惊人。但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后的八国联军进京,无论是义和团的"刀枪不入"还是武林大家的绝世武功,都不及洋人的一粒子弹。
无论是人多势众的清兵还是不怕死的义和团都敌不过洋人的洋枪洋炮,这一点在当时反响极大,冷兵器终究斗不过枪炮这样的结论也不得不被战败的清政府和广大民众所承认。我们这个民族向来就有矫枉过正的习惯。自此之后,大宅深院就有了洋枪的护卫,汽车、火车、轮船的盛行就使得原来的那些镖局看家护院的武师丢掉了饭碗。好就好在武术的魅力犹在,那些武师为了生存就开始以教拳学功夫为生,口号就是**国民之体魄,很少强调搏击和实战了。
因为很多的武术大家和知名的武师,在***要么和当时的政府关系密切,要么直接就是当时的官员;要么为了生存曾经参与过抢码头、占地盘和强收保护费的行动,要么本身就是当地的一霸,和国民政府走的比较近;有的还做过官,建国后很多都被拉出去枪毙了,加上解放之后的**五反运动期间,很多传统武术就消失殆尽了。十年**期间,虽然有过动枪动炮的大规模武斗,但时间极短,更多的时候还是冷兵器的较量,又变成了**枪和大刀的天下。
尤其是拨乱反正之后,当局加强了对武器的控制,打架斗殴就又变成了拳头 冷兵器时代,风行一时的气功热引发了武术热,加上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风生水起,再加上成*、李连杰等打星在电影电视上火爆亮相,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武校,也有了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各家掌门人,就有了持续时间长达二十年的全民武术热。
十分诡异的是,影响武术命运的第二次改变原有轨迹就是这个时候发生的。在上世纪**十年代,在全民参与的武术运动中,武术同行之间为了扩大影响和提高知名度,还时不时的会举办各种规模的武术比赛。虽然同样是为了扬名立万,但已经开始领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排排坐,吃果果"的潜规则。再加上也就是表演赛,点到为止,好看为主,于是,简洁精练的实战招数少了,较长的套路开始多起来,也开始追求动作美观和健身效果起来了。
于是那些真正身怀绝技、幸存的武师要么老的动不了,要么原本文化水平就低,陷于会练会打、可是不会说也不会教的尴尬境地。更重要的是时代变了,愿意学那些针对实战、没什么套路的技能的年轻人也少了。要知道真正的训练两三年不过学些皮毛,还要长时间心无旁骛的练习,还要训练**、丰富的饮食、云游天下的寻访和从无数的对打中领悟的实战经验,这就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还要有充沛的财力做后盾。这既不是那些年轻人承受得起的,也是民间武校、武馆不可能做到的。
就有了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武术也有了在各种大型赛事上的闪亮登场,只不过传统武术克敌制胜的精髓早就被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讲究实战、追求质量的原旨被阉割,表演的成分、套路的成分被无限扩大,设置了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比赛的对抗,针对性极强的实战反而越来越没什么人练了,于是,国人们在继续着《少林寺》、《霍元甲》、《笑傲江湖》的春秋大梦中继续**,而世界范围内早就掀起了无限制格斗的巨浪,巴西柔术、空手道、泰拳、跆拳道等散打日益崛起的今天,散打运动员徐晓东仅仅只花了半分钟就打败了太极大师一事,不过就是掀开了冰山一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