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第21章【隋朝第17条好汉:尉迟恭——在山西的7个奇异传说】
隋朝第十七条好汉:双鞭大将尉迟恭。
兵器:雌雄双鞭,一条81斤。为救义子薛仁贵撞死在皇宫外。
(接上章):
尉迟敬德的相关传说在山西流传很多。
(1)传说——他的母亲是一个:人熊。
相传:
有一年家乡发大水,尉迟敬德的父亲上山砍柴被洪水阻隔,眼看命不能保,一头母熊从山林冲出,救了他的性命。
母熊因此受了伤,此时洪水还没有消退,所以尉迟敬德的父亲只好在山上陪着母熊。
洪水退了之后,尉迟的父亲想下山,临行前向母熊道谢,说:“救命之恩永世不敢忘,不知你有什么事我可以效劳?”
这时母熊开口说话了:
“我本是河北道元帅之女,家父被奸人所杀,我也被奸人做法陷害成了这个样子。听说牧马河水边在月圆之夜有刚过脚踝的红叶绿蕊蒿草,研磨服下后我就可以恢复成人形了。只是我现在这个样子没有办法去,上次去时河边的人家差一点将我打死。”
尉迟的父亲听后说:“你救我一命,我必当报答。你放心,月圆之夜我一定把蒿草带回来。”
尉迟的父亲在月圆之夜摘到了牧马河边的蒿草,可是在上山寻找母熊的时候被蛇群阻隔。
好不容易找到母熊的时候已经快过子时了,母熊一口将蒿草吞下,可是已经过了子时一刻了。
……
所以,母熊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会恢复成人形。
尉迟的父亲留下来照看母熊,久而久之产生了感情,就成亲了。
一年之后,母熊产下尉迟敬德。
所以尉迟敬德力大无穷,传说就是继承了他母亲(母熊)的神力。
……
……
(2)宝藏的秘密:
相传尉迟敬德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已经感觉到了。
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个个勇武,却都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尉迟敬德说的话只会反的听。尉迟敬德要他们往东,三个儿子就往西去……
……
迟敬德要他们上山,他们一定会下海......
眼看自己快不行了,三个儿子又不听自己的话,尉迟敬德很担心自己死后家道会衰落。
就在临死前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死后要埋在山里,用石头做棺木,一定要结结实实永远打不开!并且你们永远不要来看我!”
他想,三个儿子一定会把他的话反过来做,一定会把他埋在河边,用木头做棺材,木板轻脆不结实,并且会经常来看他的坟地。
他会把丰厚的遗产藏在一个绝不会有人发现的地方,在自己最内侧的衣服里留一张藏宝图。
这样,等他的棺木腐朽掉,他后世的子孙就会发现他留下的宝藏,他的家族就会永远兴旺下去。
……
……
可是:
在他死后,儿子们在给他办丧事的时候,二儿子主张反过来办,可是大儿子说:“二弟,父亲一辈子我们都是跟他反着干,现在想想、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他老人家最后一个心愿我们就帮他了却了吧。”
三儿子也说:“以前真是太不懂事了,这一次就按照父亲的心愿办一次吧。”
……
……
于是,三个儿子把尉迟敬德装进厚重严实的石头棺材里,埋在深山里,在周围种上树,隐藏好,就再也没有去看过。
……
……
许多年后,再也没有人能找到尉迟敬德的墓地,也就没有人能找到那一份巨大的宝藏。
至今,尉迟敬德家乡一带还流传着山里有宝藏的传说。
……
……
(3)柳巷名字由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尉迟敬德从家乡来到山西首府太原,古称并州。
初来乍到,尉迟敬德又不会阿谀奉承,最初不仅没有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流落到街头。
有一位老太太唯一的亲人,她的孙子,被隋朝皇帝征去挖运河,病死在工地上。
所以看到与自己孙子年纪相仿的尉迟流落街头十分不忍,就把他叫进自己家,拿出衣物和粮食救济他。
可是尉迟不愿拖累老人,就连夜不辞而别。
后来,尉迟敬德成了秦王李世民的左膀右臂,终于打回了并州城。
攻城的前一天晚上,尉迟感念老太太当年雪中送炭的恩情,找到老太太,告诉她,只要在门前插一根柳条,就不会遭到军队的骚扰和袭击。
老太太知道后,为了防止乡亲们也遭受战争的侵袭,连夜通知了村里所有的人家。
第二天,整个一个村子,家家门前插柳条,尉迟的军队看到柳条全部绕道走,没有骚扰一家一户。
……
……
随着时间的流逝,柳条落地生根,长成粗大的垂柳,柳巷之名也开始流传开了。
每到烟花三月,纷飞的柳絮就会向世人展示老太太救人的功德和尉迟报恩的胸怀。
柳巷,是太原最繁华的商业区。
……
……
(4)门神的传说:
尉迟恭与秦琼为中国两位传统门神。
传说尉迟恭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据西游记一书所述,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了民间流传至今的门神。
尉迟恭年少时曾为铁匠,后世铁匠常奉之为职业守护神。
……
……
(5)顶撞皇帝事情经过:
吏部尚书唐俭和太宗下棋,争论起来,太宗大怒,把唐俭发配到了潭州。
余怒未息,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要杀他。
你来为我做证明,他有厉害的话冒犯了我。”
尉迟敬德答应了。
第二天上朝,尉迟敬德磕头说:“臣实在没有听说。”
多次问,确定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