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刘恒加封刘长的四个儿子,嫡长子刘安为阜陵候,刘勃为安阳候,刘赐为阳周候,刘良为东城候,四位侯爷只有七八岁。
纵是如此,还是没有堵住天下人的嘴。民间传出一首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老百姓创造力无限,编成流行歌曲,来讽刺皇家兄弟相残。
刘恒听说了,难受的想哭。朝堂之上,他不无委屈的说道:“尧舜放逐他们的儿子,周公杀掉弟弟管叔和蔡叔,天下把他们当作圣人,称颂他们大公无私。如今天下人怎么就认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呢!”
不争土地,争口气!
为了表示自己没想过要跟刘长抢那块地,刘恒赌气把城阳王刘喜改封为淮南王,又给刘长加了一个响亮的谥号:厉王。谥法上有,“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皇帝哥哥憋了一肚子火,总算找到发泄的出口。
刘恒始终没有忘记乖张作死的弟弟。
有一位聪明人看出了刘恒的心思,担心刘恒将来封刘长的儿子们为王,那么,刘长谋反的悲剧必将重新上演!这个人给皇帝上了一道疏,阻止这件事。可惜,刘恒只是部分采纳他的建议。结果不出这个聪明人所料!刘长的大儿子刘安,将在几十年后整出更大的动静。
这位一眼看穿几十年的聪明人叫贾谊。
贾谊,河南郡洛阳人,天资聪颖,学富五车。十八岁那年,贾谊就在河南郡出了名。河南郡守吴公听说了这个天才少年,起了爱才之心,招收贾谊为自己的学生,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吴公水平很高,逢到朝廷考核,河南郡的治理成绩排在各郡之首。皇帝刘恒注意到了吴公,他查阅吴公的履历,发现吴公和秦朝丞相李斯是同乡兼同学。这是个法学牛人!刘恒立刻提拔吴公进京担任廷尉,专管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