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谷从二人谈话中已经知道了二人身份,只是好奇东方朔怎么知道自己是观世音菩萨派遣来的。刘谷向二人还了一礼,问道:“不知东方朔先生从哪里看出我的来处的?”
“不可说不可说也。”东方朔神秘一笑,“不过这‘先生’二字我可担当不起,小和尚直呼我名即可。这位‘四不像’来头极大,论年纪几乎追得上南海观世音菩萨,自二十年前跟着先生修行时,先生给他取了个法名‘四相’,如果你不嫌弃,唤他一声‘四相兄’就行。”
四不像微笑点头。
“岂敢嫌弃?”刘谷心中一动,急忙躬身行了一礼道,“求之不得!如此,小僧见过四相兄,见过东方兄!”
东方朔和四不像同时还了一礼,东方朔正色道:“小和尚,方才言道你有本事取那五庄观人生果,所言非虚,只是不便细说。今日我兄弟二人诚心相求于你,若到时,你能得那人参果,方便之际,请代我家先生多取一枚,感激不尽!若事成,我兄弟二人不才,几分蛮力还是有的,小和尚旦有所命,我兄弟二人万死不辞!”
刘谷心下惊疑不定,镇元子何等样人?号“地仙之祖”!论辈分直追道门三清祖师,一身神通更是大罗金仙之巅,已近混元道果,莫说刚踏入仙门不久的刘谷,即使佛门四大菩萨之首的观世音,在镇元子面前恐怕也讨不了好去!
但观东方朔认真神情,刘谷知道这人定然知道了一些什么,极快地思虑片刻,刘谷哈哈一笑:“东方兄说笑了!小僧若有那般本事,也不会在凡尘间耍子了!去五大部洲乃至四海之外的十洲三岛逍遥快活岂不更好?”
四不像眉头微微皱起,东方朔脸上却是露出玩味儿的笑容,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刘谷干笑几声,道:“四相兄,东方兄,小僧实在无能为力。若是此刻夸下海口,到时小僧无地自容是小,惹到镇元大仙牵扯上你家先生却是天大的麻烦!”
“不麻烦不麻烦。”东方朔嘿嘿一笑,道,“小和尚,你只管说你应还是不应?”
刘谷闪过一丝他念,心下一横,道:“既如此,小僧应下便是!若小僧能得那人参果,定少不了你家先生的一份!若有麻烦,你家先生可要做那挡箭之牌哦!”
“哈哈,好,一言为定!”东方朔笑了起来,“小和尚有此胆量勇气,当得起先生所送之礼!小四儿,先生可曾嘱咐你有贵客来临时,送上礼物一份,聊表心意?”
四不像横了东方朔一眼,转向刘谷笑道:“确是如此,不过先生这礼物需要贵客亲自去取。先生性喜笔墨书画,竹舍四壁挂有先生收集的书画数幅,小和尚请入竹舍,自行选取!”
刘谷也不客气,打量一下这古朴简约的竹舍,微微一笑,信步而行,将那竹门一推,“吱呀”声响,刘谷已然踏了进去!
……
什么也没有发生。
刘谷长出了一口气,将凝聚起的仙元之力缓缓松开,暗骂自己小心过头。往里走上两步,这是一间客厅,四壁散乱挂着几幅书画,有人有景有山水;厅中间摆有两张竹椅,一张竹桌,桌上有杯有茶有笔墨。
刘谷好奇地打量着江湖相士袁守城的客厅,又向那悬挂的书画扫上一眼。
岂料,这一眼,便再难相离……
画中,阡陌春风里,一个素服女子背对着刘谷,袅袅如烟般向林中行去,树影婆娑,落叶飘零,鸟鸣朦胧闪现,歌声飘渺相闻,似乎下一刻那女子便要扭过头来,冲画外人倾城一笑。刘谷神色猛一恍惚,眼前浮现十年前五行山下那黄莺儿般的笑声,那似嗔似喜的面容……那一瞬间,刘谷差点要冲上前仔细看一看那女子,却怕唐突佳人,又怕那佳人已将自己忘记了……
刘谷双拳微微握起,心中左右为难,再瞧那女子,那女子身躯扭动间,衣服竟是换做了嫩绿丝衫和粉红色长裙……刘谷眼前掠过一丝茫然,那衣服又瞬间变做了白色贴身内衣,稚嫩而曼妙的身姿让刘谷心中一荡,刘谷伸手便去拉那女子,只是手将将触到那书画时,刘谷忽地闪过一丝异样情绪,手指倏地屈起,弹了出去!
“嗤”的一声轻响,一道金色劲气没入那书画之中,消失不见,书画却是毫发无损,只是画中女子似乎受了极大惊骇,背影萧瑟如秋风落叶般哀哀婉婉,惹人怜爱。
刘谷心中雪亮,那黄莺儿凶巴巴的,怎会有此哀婉之相?呵呵一笑,对那画中美人,也对自己的心神,轻声而认真地念道:“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心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万世轮回一瞬永,千变万化不离宗。呵呵,千变万化不离宗……”
刘谷如此沉吟,于“无心诀”修行却是体悟良多,眼神愈发清明了起来,画中美人听得“无心诀”,似乎呆住了,不再哀婉婀娜,朦胧间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此书画变化者修行至少已得太乙神数,可惜境界再高,此变化仍然只是‘幻化之道’,乃‘变化之道’末端,入不得真流,强行修炼只会走火入魔,岂可沉迷?还不退下?!”刘谷轻声断喝!
画中美人听得此言,浑身一震,盈盈拜倒,背影一阵恍惚,飘然散去……刘谷再看那书画:阡陌春风迷人依旧,佳人背影幽美如斯,但落在刘谷眼中,却已经毫无异样。
刘谷悄立片刻,展颜一笑,又向其他几幅书画看去,又有“春风”“夏日”“秋雨”“冬雪”四画,观之身临其境:如沐春风、如顶夏日、如逗秋雨、如伤冬雪,均具“变化之道”,只是刘谷于“无心诀”有所悟,而且提前有了心理防备,基本不受影响,只是感悟着各幅画中的意境和变化,却也收益良多。
再走几步,最内墙壁上单独挂着一幅“泼墨山水”,一人长,半人宽,笔墨肆意汪洋,极尽‘泼’墨之能,竟隐隐透出一股睥睨天下河山的桀骜之意!
刘谷心下大奇,袁守城竹舍清净典雅,收藏的书画虽然幻化多变,但大都温柔平和,这般凛然气息的倒是极其少见。
好奇之余,刘谷不禁仔细打量,神识探入那山水泼墨画之中,果然发现别有洞天:泼墨之外,大开大合;泼墨之内,云卷云舒,其间竟不知几万里!只是刘谷修为尚浅,近处还能见得河山轮廓,远处模模糊糊看不真切。
刘谷神识探索许久,却是一无所获,观书画笔墨许久,隐隐觉得这笔墨和自身灵力竟有亲切之意,心念一动,神识凝聚于笔墨,以“无骨诀”仙元催动“无心诀”变化之道,循着那笔墨轨迹运转,那笔墨受此激,一下子活了过来,雀跃而起,追逐着刘谷灵力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