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 第545章 再无饥饿
第545章 再无饥饿
作者:南山堂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09-09 全文阅读

  林邑国的谷子送来的速度很快,范文山回去的当天下午,就有快马驮着来到了张家庄园。

  张华亲自打开了一袋谷子,这些谷子粒粒都很饱满,金黄金黄的让人看了感到喜悦。

  “伯爷,这谷子在西市也有卖,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同啊?”

  梦雨难得看到张华这么激动的样子,心中有所不解。

  在她看来,大唐已经有了土豆和地瓜,玉米也在关中一些地区开始推广,应该没有什么粮食问题了。

  至于大米,虽然主要在长江中下游种植,产量也很低,价格比较贵。

  但是以张家的财富,再贵的大米也是吃的起的。

  “不一样!不一样的!”张华看着一粒粒从自己的指尖流过的谷子,心中一下子涌现了很多想法。

  “土豆和地瓜的产量虽然很大,但是存储和运输都不是很方便,只能就近销售。换句话说,土豆和地瓜只能保证种植他们的农户没有饥饿之忧,但是很难让他们依然这个致富。”

  土豆和地瓜在大唐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了,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但是很快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价格暴跌!

  现在西市一斤粟米的价格可以买到十多斤土豆。

  碰上土豆和地瓜大量上市的时候,更是价格暴跌,农户种一年土豆和地瓜,挣的钱还不如作坊做工的一半。

  中国的农民一直都是最现实的,眼看着土豆和地瓜的价格这么低,大家种植的积极性立马就下降了。

  不说别的地方,就互助村来说,基本上家家户户也就是种上一亩土豆一亩地瓜,有些甚至合起来才种一亩。

  够自己吃就行了!

  以农业社会那种高度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这种情况也没什么问题。

  反正能够解决大家的肚子问题,就已经算得上是几千年未有的局面了。

  但是张华希望看到的局面显然不是这样的。

  张家已经和普通的勋贵人家很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勋贵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都是依然大量的土地租赁,获得地租来维持各种奢侈的生活。

  这种情况一直到明清也没有什么变化。

  但是张家不一样,张家最大的收入是各家作坊出产的物品,还有贸易带来的收入。

  可以说,张家已经脱离了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了。

  大量的作坊分布在长安城周围,互助村周围,还有华庭县。

  这必然就会导致有大量的人口围绕作坊生活,在作坊里做工,不再从事农业活动。

  这种情形在今年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特别是华庭县,原本就是一个渔村,没有什么人从事粮食种植,整个县城现在有将近十万人,粮食几乎都依靠外运。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