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明末破局 > 第二百一十章 裁员
第二百一十章 裁员
作者:诺尘0001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09-06 全文阅读

  大雨转小,淅淅沥沥地下过不停,落入竹林中,形成朦朦胧胧的雨雾。白曰,整个大地都是雾蒙蒙的。

  参与修路的人有了同一个称呼——修路工。

  秋雨并没有影响工程进度,反倒减少了灰尘。

  有了身份,有工资,修路工干活特别有劲,边干活边说着皇上的好。

  汤若望站在街边,静静的看着雨中忙碌的身影,感慨万千。

  他来这里半年了,半年里,大明王朝不断地带给他惊奇——她在变!

  整个王朝不是听说的那么死气沉沉,他们的老百姓也不是懒惰而愚蠢的,而是充满了智慧,还有勤劳。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

  他想把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教义传达给他们的愿望很渺茫——唯一愿意与他交往的徐光启,自从回朝庭任职后,似乎为了避嫌,也不再与他相见,更不用说多交流了。

  他很失落。

  ……

  徐光启很忙,不仅要管礼部一大堆事,还想钻研农事。

  秋收稻谷的产量并没有提高,改良稻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心里在想是否把这官身辞了。可官身的光环也让他不忍舍弃,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官阶,难道就这么舍弃吗?

  他很矛盾。

  朝会上,工部尚书程启南奏请,下面州府纷纷要求修路,利国利民。

  户部尚书朱国桢新上任,奏请现在最重要的均田亩,让贫苦的老百姓都有地种。

  “皇上,老百姓的田地许多被官绅强占或强买,强占者,若查实有据,应让其退出,还田于民,情况恶劣者,当明治典型。”

  “两位卿家所奏都是朕想做的,朱卿所请当派专人立即监督下面执行,争取明年开春之时,老百姓都有地种。程卿所奏还请户部先估算钱财数,是否能承担多条道路同建。”

  刑部给事中解学龙适时奏请裁撤冗余官员。

  “皇上,臣计算了一下,洪武之初,文官数五千四百余人,军职二万八千余人,万厉帝时,文官数一了六千余人,军职八万一千余人。到如今,又不知增加了几倍。凡可裁者裁之,即可节省军饷十万余两。”

  朱由校听着一喜,立即准奏,着吏部兵部立即核查裁之。

  朝会结束,朱由校看着雾蒙蒙的天,心里似乎有一颗太阳,暖暖的,光茫四射。

  圣旨下达,官员们战战兢兢,好在皇上说了,裁撤的文官转行当老师,还得回京进行初期培训;军职裁撤者,转工部或矿产资源部,并規定了现有军职的年龄要。

  军官师级到团级,四十五岁为年龉上限;团级以下,三十五岁为年龄上限;普通兵员,三十岁为年龄上限。

  全国上下沸腾,有人欢喜有人愁,每一道政令的实施都是这样。

  而朱由校似乎还不够火热,第二天又颁布了一道圣旨,所有矿产资源收归国有,国家对原拥有者会酌情给予补偿,但凡不主动配合者,强制执行。

  秦文柏听着朱由校兴奋的讲着朝堂之事,相当配合地给他笠了一个大拇指。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