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帝国拾遗纪 > 第五章 天水一方
第五章 天水一方
作者:知雪蝉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09-11 全文阅读

  大雨落秦川,洪流化微澜。

  郑国渠泽惠关中,人言煌煌政绩当归功吕不韦。

  嫪毐密告:主持修渠的郑国是韩国细作,韩国意图以修渠为名削弱秦国国力。

  十万百姓十年民力,千万钱粮千家移居,决策失误应归咎吕不韦。

  天公明断,倾天之雨判吕不韦居功至伟。

  窗外骤雨打石阶,窗内修指敲几案。

  叩击一下复一下,檐雨一滴复一滴,少年撞破雨帘拨开秦王心中阴云。

  蒙毅说,仓惶逃窜的叛军路遇一位老年剑客,一人一剑于群匪中央掳了匪主扬长而去。

  那人留下嫪毐一张完好的脸以备领取百万赏钱,其余部分残成如何可想象炖肉入锅之前。

  事已至此大梦一场,阶下囚只求死得明白:攻打蕲年宫的计划如何泄密的?

  “因为,你是寡人养的一只虎。”

  嫪毐错愕片刻,笑,微笑,冷笑终至癫狂大笑。

  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老人在蒙骜出殡时讲了二虎相争的故事,故而秦王一直怠慢蒙氏兄弟。

  蒙氏,从齐国逃到秦国,为谁效忠都不过是求一族荣华,嫪毐如是想。

  他算尽秦王身边人,当然不会漏掉郁郁不得志的蒙恬与蒙毅。

  他们,是嫪毐最早收买的秦王心腹,也是秦王最冒险的棋子。

  秦王唯一没料到的是养虎成患,嫪毐竟能转战咸阳酿成一场血灾。

  母亲好色但挑男人的眼光不差。她的男人,不是英雄,就是枭雄。

  枭雄将失败归于天命,天命不归我,那就助你一臂之力吧。

  嫪毐给秦王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寡居太后出游,偶遇上林苑侍卫郎,一眼定情,情深意重。

  另一个是寡居太后与相邦私通,相邦为脱身,进献门客与太后,供太后淫乐。

  “聪明如你,一定知道哪一个是真的。”

  秦王愤而转身,嫪毐叫住:“有件事,你母亲和你仲父永远都不会告诉你。”

  “什么事?”

  “你的身世。”

  “那是流言!”

  “是啊,流言。”

  秦王猛然回头要问个究竟,可嫪毐只是似笑非笑再不答话。

  拳刀火烙酷刑加身只得了嫪毐一句遗言:“你母亲,是天下最好的女人,善待她。”

  母亲是天下最好的女人,这大概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诚如嫪毐所言,秦王永远问不到身世,因为真相没人敢说,或者没人肯信。

  有些耻辱,不足为外人道,更不可跟内人说。

  他只好在布衣策士的紫藤花架下,静坐了一整夜,不吃不喝。

  今年紫藤第一次开花,如瀑的花穗漫天垂下,像一场干净的梦。

  老先生在给小孙女削算筹,刀与竹在他手里碰撞出和谐的韵律。

  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决定很难:如何选?

  “要名,还是要权?”

  “名也要,权也要。”

  “要实名,还是虚名?”

  清河跪在席上捡落花,忽然拾到一串完整花坠,跌跌撞撞扑到秦王怀里,让他闻。

  “父王,好香。”

  秦王低头对上孩子干净透明的眼睛,嘴角忽然泛起似有似无的苦笑。

  清白二字,最无用处。

  第二日,他把母亲荒淫误国的故事昭告天下。

  咸阳之乱的罪魁祸首是嫪毐,而把嫪毐引荐给太后的,是太后的旧情人吕不韦。

  吕不韦辅秦十余年,劳苦功高,这点丑事本可以遮掩过去不了了之。

  但是嫪毐这场几乎葬送国祚的动荡,让整个秦国都为之震动。

  民怨四起,清议哗然,秦王不顾母亲尊严也不惜自己名誉坚决问责到底。

  滚滚唾骂淹没了三个寡廉鲜耻的人,以至于罢免相邦的朝议一下,反对之声弱而无力。

  秦国宗族更是因长安君之死,对相邦、嫪毐乃至太后都怀恨在心,一时俱都拍手称快。

  车裂嫪毐,幽禁太后,罢免吕不韦,三件事干脆利落。

  嫪毐之乱,卫尉、内史、佐戈、中大夫令等二十位朝中高官正法,秦王正好在宫防城防的紧要位置安插自己的少年玩伴。

  秦王政十年,秦国国政尽归秦王之手。

  他没有成为昭襄王第二,不用做几十年木偶。

  得之始也是失之始,失去王弟,失去母亲,失去仲父。

  母亲的泪珠有千万颗,一滴泪一根针,扎向心深处。

  雍城,大郑宫。

  门外,力士行刑;门内,母子相对。

  以前是儿子跪拜母亲,这次是母亲跪求儿子。

  第一个孩子哭声中断的时候,母亲拔下钗饰刺向长子咽喉。

  第二个孩子再也哭不出声时,母亲不哭也不闹,只说后悔生下长子。

  母亲的绝情让儿子的仇恨燎原,他命人把两位弟弟血肉模糊的尸体放到母亲眼前。

  “如果我躺在这里,母亲就不会后悔了吧?”

  母亲伏在幼子的尸体上放声哀哭终至昏厥,无心且不屑回答儿子的问题。

  阿奴扶太后安歇,临行回首道一句:“太后爱你,如同爱这两个孩子,她怎会说那些混账话?”

  “王即薨,以子为后。”

  这七个字,不简单。

  嫪毐若与太后论及此事,必然极隐秘,极隐秘又为何被人听见?

  能听到此话的人必是二人心腹,既是心腹又为何将秘事直陈秦王?

  太后豢养男宠,秦国早有先例,当年高祖母宣太后与义渠戎王在秦宫出双入对几十年。

  宣太后与义渠王生育二子,待秦国羽翼丰成,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发兵灭掉义渠国。

  西北之患就此平定,从此秦国再无后顾之忧,举国兵锋得以东向。

  秦王不是容不下母亲养男人,他容不下的是有人觊觎王位。

  或许母子反目,另有人推波助澜。他要刺的,不是双虎,而是三虎。

  秦王连夜赶回咸阳,没有回宫,而是披风踏月叩响文信侯府邸。

  文信侯的后花园,美得不似在人间。

  一夜天如水,一池水如天,天上彗星凌北斗,水下鱼逐紫微宿。

  天水之间一座琉璃桥,踏足桥心便如登临太虚。

  天地何其浩渺,人又何其渺小。

  秦王借月偷看仲父的脸,自嫪毐那句意味不明的话之后,他就对仲父生出别样的情感。

  他怕在仲父脸上寻到一点痕迹,又渴望看到些许蛛丝马迹。

  吕不韦收回望月的目光,恭敬地低下头去。

  “前日大朝,仲父第一次缺席。”

  “待罪之人,不配主持国政。”

  “寡人的第一道诏令,就是杀人。”

  “以后,王上会杀更多的人。”

  “你猜他们推举谁代替仲父?”

  不用猜,相邦大位空虚,左右丞相必然升任一个,不是昌平君就是昌文君。

  “仲父以为如何?”

  “昌平君圆柔,昌文君刚直,相邦总揽文官,宜柔不宜刚。”

  秦王沉默,长久沉默,沉默到吕不韦忍不住询问:“王上,以为如何?”

  “寡人以为”秦王笑:“仲父无可替代。”

  吕不韦一罢再一复,满朝文武一头雾水。

  吕不韦虽然复位,但声望已大不如前,事无大小都与秦王商量定夺。

  这一年,秦王像一只吸水的海绵,不知道要收纳多少东西才算完。

  郑国渠的工程他要亲自跟进,出兵魏国他要过问选将调兵后勤,甚至连楚国李园杀春申君的内乱他都要学习如何应对,如何跟文臣武将谈条件,如何跟底层官吏打交道,都是学问。

  除却大朝诸事,秦王几乎赖在相府,把吕不韦十三年执政经验全部榨干。

  榨干之后当然就没用了,不扔还等着吃榨菜干么?

  郑国渠全程通渠,罢免吕不韦也水到渠成。

  嫪毐一事再度被翻起,吕不韦罢相,昌平君也没能升任相邦,因为相邦一职被秦王撤了。

  从此秦国只有丞相而无相邦,原本协理相邦的丞相直接向秦王负责。

  说得更明白一点,秦王自己兼任相邦了。

  这是一个危险信号,权力过分集中就会造成滥用。

  反对奏疏一封一封堆到秦王案头,成山。

  秦王漠然,于是那奏疏一封又一封,两座山。

  秦王继续忍,于是一山一山又一山,御案之前八座山,七座骂他王八蛋。

  七座之中,四座为撤相埋怨,三座为吕不韦鸣冤。

  赵高又抱了一座山进来,问他要不要看。

  他不想看,说:“念!”

  赵高得令,清嗓润喉把犯上辱君念得正气凛然。

  “囚母弑弟,非人哉!嫉贤妒能,非君哉!”

  “文信侯功而见黜,昌文君贤而罢用,王自矜才高,宁能以一人而取天下耶?”

  ……

  秦王听完,让赵高归整;半个时辰之后,赵高回禀说没法归整。

  上书人分布于各个官署,上至御史下至文吏,多是六国士子。

  若是当时趁热打铁将仲父彻底罢免,或许这些人不会蹦哒这么欢。

  吕不韦,自然也是心有不甘。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