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朱棣称帝时,朱高炽已经成年,所以在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朱高炽并没有住在东宫,而是建了自己的太子府。一家人均在此地,包括他的长子朱瞻基。
朱棣也很是喜欢这个孙儿,当年太子立位,也多少与此有些关系。
内阁首辅解缙就曾以‘好圣孙’来劝朱棣立下太子。虽然此举被汉王朱高煦怀恨在心,并借机报复导致这位内阁首辅现在还在锦衣卫诏狱里待着,但当年的朱棣确实听了此言,立了朱高炽为太子。
而此刻这位皇太孙正在他自己的府上听人讲经,给他讲经是一位名叫邹济的人,此人官至左春坊左庶子,被朱棣派来专门给皇太孙讲经。
邹济自然不敢怠慢,所以每日里讲的都是极为仔细,太孙朱瞻基听得也认真,这位少年聪慧的太孙殿下博闻强记,邹济也是倍感欣慰。而且作为坚实的太子党,邹济也认为自己义不容辞。
何况这是大明未来的帝王,自己教出来的学子成为帝王,这是何等快哉的事情?
朱瞻基认认真真的听着邹济讲解春秋,邹济也是唾沫横飞说个不停。
正当此时,一位看着不过十五六岁的小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虽然他很是知礼的向邹济微微行了一礼,但直接打断授课,也还是有些不太妥当。
邹济自然明白这必是有大事发生,否则这小太监也不会如此,因此邹济丝毫不恼,而是立刻停下,等候着朱瞻基。
“太孙殿下,杭州急报。”小太监一赶到朱瞻基身旁,立刻掏出了一份书信。
“什么事?”
“来报之人只说与周新大人有关,希望殿下速阅。”
“知道了,下去吧。”朱瞻基今年虚岁也只是十六。但他无论身形气度都绝非同龄人可比。
朱瞻基秉退那小太监后,立刻拆开信封仔细阅览起来,但不过片刻,这朱瞻基的眉间便变得凝重起来。
“太孙殿下,可是有什么急事?”邹济也察觉到一丝不对,立刻张口询问。
朱瞻基将信件收起,沉思约莫一盏茶的时间才终于说道:“周新大人可能有危险。”
“周大人有危险?”邹济也是一愣,这位周新可是位名人,在这京师之地,他的名号可是能令孩童止啼。
这位周新为官廉洁,极擅邢狱,平日里又不苟言笑,总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故有‘冷面寒铁’之称。一般人都不太喜欢与之打交道。
但此人在民间声望极高,可是十足的好官。
“邹先生,我们立刻去一趟吏部。”
“不通知太子殿下吗?”
“不必了。”
“好。”虽然邹济与周新没甚私交,但这样的好官,他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所以答应的很是干脆。
与此同时,锦衣卫衙门内,一位看着犹如乞丐般的邋遢男子正跪在纪纲面前大声哭诉。
此人名叫许应先,乃是锦衣卫的千户,不过此刻,这位许应先应该算是逃犯才对。
纪纲权势滔天,得圣眷深,向来跋扈嚣张,多行不法贪墨之事。而这位许应先就是他手下的马前卒。不过好马也有失蹄的时候。
这纪纲此番将这个许应先派去了杭州等地‘敲诈勒索’中饱私囊。纪纲哪里想到,这浙江按察使周新是个不畏强权的人,当他得知这个许应先借着公务强取豪夺之后,立刻下令抓捕。
这许应先也不是善茬,闻讯就跑了,本以为相安无事了,结果没跑多远又遇见了周新,被周新抓个正着。
许应先本以为自己死定了,谁知道昨夜突发杭州知府一案,由于抽调了不少人手,杭州牢狱放松了戒备。
这许应先本就是千户,武功不低,所以借机便逃了,这一次许应先学聪明了,一出牢狱便立刻潜出杭州赶来京师告状。于是就有了眼前这一幕。
“大人,”许应先委屈的犹如三岁孩童:“那周新简直目无大人,实在是嚣张之极啊。大人,您要为卑职做主啊。”
“哼,”纪纲闻言果然大怒的拍案而起:“好你个周新,我的人你也敢动,我看你这个按察使是不想干了。”
许应先见此连忙继续煽风点火:“大人,这个周新说大人是奸邪小人,将来必要拿你下狱……”
“放屁!”许应先话音未落,纪纲已经怒不可遏:“哼,我倒是要看看是你周新先下狱,还是我纪纲先下狱。”
“来人,”纪纲沉声一喝:“拿我官袍,我要进宫面圣。”
吏部之中,尚书蹇义与朱瞻基正在偏堂相见,此刻只有这二人。
蹇义正在阅览朱瞻基给他的信件,好一会儿,这蹇义才将信件放在一旁茶几上缓声张口:“太孙殿下,此事当真?”
“这是自然,那锦衣卫的千户昨夜逃出牢狱不见踪影,若是他返回京师找到纪纲,这纪纲只怕不会轻易放过他。”
“太孙殿下所言不错,可是此信又不能交给陛下,这如何是好?”
“正是如此,我才来找尚书大人的。”
蹇义所言不错,这京师之地几乎遍布陛下眼线,若是此信送上去,后患无穷。
朱瞻基现在还小,还需要保持他‘好圣孙’的形象,所以如果让朱棣知道他已经开始参与朝臣间的争斗,那么,这将是一个天大的祸事。
其实朱瞻基也很无奈,他也不愿过早的参与这种争斗,他也想好好享受一下自己作为皇太孙的快乐时光。
但事实总是残酷的,朱高炽仁厚,他的仁厚已经有些过头了,朱高煦已经缕缕的将自己的巴掌抽在朱高炽脸上,但朱高炽非但不恼,还劝皇上也不要生气。
这样的仁厚若是在帝王身上就是好事,但是在太子身上,那就是致命的缺点。
朱瞻基万分的明白,大明王朝已经有了太祖高皇帝和皇爷爷两位拓土开疆的帝王,大明幅员辽阔,已经足够。而且这么多年来的连续用兵,百姓已深感疲累。
所以下一位皇帝,要能是守土安民的明君才是最好,而他的父亲朱高炽就是最好的选择,他的二叔万万不能比之。
但是父亲的性格想在党争中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万分无奈之下,朱瞻基也只能参与进来了。
但是此事太子一党可知,陛下万万不能知道。
蹇义沉吟了良久:“嗯,我现在进宫,看看能否旁敲侧击说一下,太孙殿下在此等候。”
朱瞻基立刻起身抱拳一礼:“有劳蹇大人了。”
“太孙殿下言重,为保我大明肱骨良臣,蹇义万死不辞。”
“我大明的公主,要知礼。”朱棣扶着栏杆看着池中鲤鱼,此言说的很是随意。
但朱秀言却明白朱棣话中意思,在这大明王朝,她朱秀言先是大明公主,后才是朱棣的女儿。所以她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先为大明多虑才是。
“父皇……”朱秀言似乎是知道自己任性了些,脸上也多了一丝羞悔之意。
“不过我大明的公主,也不需要别人来说什么。”朱棣话风一转:“想去便去,朕允了。”
朱秀言一愣,继而大喜过望:“真的?”
“父皇何时骗过你?”
“陛下……”朱棣话音一落,一位小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来:“陛下,纪纲大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