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明末不求生 > 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
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
作者:宇文郡主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10-09 全文阅读

  浏/览/器/搜索

  \. \可以快速找到你在本站看的♂书♂

  自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和贺一龙率部,从三峡一带飞渡天险入蜀以后,又听说李自成在北方不断攻城略地的消息,张献忠便加快了步伐,加紧逆江而上,水陆并进,直扑四川。.

  由于江流湍急,两岸高山难行,大西军在行进中队伍拉得很长,后续部队一时跟不上来;加之兵员和随军家属人数相当庞大,沿途又都是川东比较贫瘠的州县,筹集粮草极不容易,因此就在川东一带耽搁了较长时间。

  在川东和大西军作战的明军力量,主要是来自总兵曾英麾下的部队。后来李自成横扫西北,又陆陆续续出现一些西北地区的明军残部从汉中一带逃入四川,也成为了抗拒张献忠占领蜀中的力量之一。

  曾英以川东的涪州和重庆为基地,屡屡出击对抗大西军,明朝的瑞王朱常浩,还有四川巡抚陈士奇、重庆知府王行俭、巴县知县王锡等等人物,也都聚集在重庆城中,相互号召,抵御大西军的进军,给张献忠造成了颇大麻烦。.

  除了这些明军力量以外,曾经做过明朝辅臣的四川巴县人王应熊、曾任陕西兵备道的四川宜宾县人樊一蘅,这些在蜀地士绅中具有很高威望和号召力的人物,也都积极地行动起来。

  自从左良玉集团被李来亨彻底消灭以后,崇祯就已经下令地方组织团练,并明确表态朝廷“绝不从中制”。

  崇祯皇帝的这个新政,没能来得及挽回明朝朝廷在北方的统治秩序,可在四川,却给张献忠增添了许多困难。

  樊一蘅以新任四川巡抚的名义,驻扎在成都,他以手中原有的一支标营兵力为骨干,后来又联合了从汉中退往四川的高斗枢和王光恩,形成了一支颇为强大的力量。.

  王应熊则以总督湖南、贵州军务的名义,坐镇遵义,利用贵州的兵力和军饷,加上从湖南败逃入贵州的败军溃卒,地方武装,由綦江、纳溪北上,威胁大西军的侧翼。

  张献忠几次攻击重庆未能得手,暂时不能在川东打开局面,大西军的形势也就显得渐被动了起来。

  不过当北方闯军的捷报,一条又一条地传扬到南方以后,却激起了大西军将士们的战斗。士卒们都士气昂扬,因为在西营的心目中,闯营、西营两家一贯是士马相当,既然闯军能够打出这么大的局面来,那么大西军就一定不会输给闯军太多。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