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奋斗在开元盛世 > 第459章 有人谋反
第459章 有人谋反
作者:匹夫带刀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10-15 全文阅读

  洛阳宫城,偏之中。

  正在举行常参朝会之后的小朝会。

  参与人员很少。

  啥况这是!?

  另外,这消息,竟然是谢三郎派人送来的!?

  有人谋反!?

  啥!?

  众人一听,都懵了。

  “有政事堂的吏员来报,说政事堂外,有人来找张相,说是奉了汜水谢御史的命令,前来通禀,有人谋反!”

  小宦官被吓了一大跳,哭丧着脸进了偏,进门就跪下了。

  “干什么呢!”

  李老三正生气呢,一看他这德行,顿时怒了。

  就在刺史,却有一个小宦官,在偏之外探头缩脑的,想进来又有点不敢的意思……

  就这样,君臣两人,竟然因为这点小事,僵在这了。

  张九龄也硬实,你甩就甩去!我就不同意十月初一返回长安,你想回去,行,等十月十五!

  就这么着,李老三这脾气也就上来了,开始甩脾气!

  再说了,我还什么事都得听你的!?我是大唐天子,还是你张九龄是大唐天子!?

  一句话,就成功地把李老三心头的怒火给挑动起来了,对啊,普通老百姓还能没事出门转转呢,我堂堂开元天子,全天下都是我的,还怎么就不能从洛阳到长安了!?再说了,长安宫城,本来就是我的,我这是回家好不好!

  “天子富有四海,本就应该随心所……返京,本来也是商量好的……即便老百姓居家,还能时不时串个亲戚呢……天子倒成了……”

  但是,唯有一人,在边上小声甩闲话。

  一众朝堂大佬,虽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要负责赈灾淮南,但是也都体谅人家张九龄的难处,况且人家说的关于谢直工作的内容,也是确实的实际况,所以,大家看着天子讪讪的,也就都闭口不言了。

  要不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呢!

  结果……

  李老三听了,也不由得有点讪讪,他终究是开元天子,怎么着也得懂点事,再说人家张九龄说的也在理啊,他这就打消这个主意……

  你说你这不是穷折腾吗?自己衣食住行都不舒服,还找不到责任人,你这天子当得憋屈不憋屈!?

  快拉倒吧!就他那脾气,谁敢在他面前胡说八道,他就敢当场再抡一回“大铁棍子”!

  算人家谢三郎的?

  人家能服气吗?说好了一个月以后的准备工作,结果半个月就来了,弄不完,别找我!

  算地方官员的?

  你是天子,谁敢说你的不是啊?

  算你的?

  你回去不怕,到了那个时候,要是有安排得不合心意的话,算谁的?

  现在人家正在干工作呢,辛辛苦苦地给你做返京的一切准备工作,刚刚干了一半,你就要回去?

  这才是一个整体的,完整的工作流程。

  返程的时候,再挨个检查各地行宫的准备工作。

  在长安,亲自盯着整饬宫城。

  人家谢直就是这么安排的,前往长安的一路上,把事交代下去。

  事交代了下去,你得检查一下工作的完成况啊,合格的,表彰,不合格的,该处理谁就处理谁,然后安排人继续把工作完成到合格的程度。

  检查!

  差啥?

  整体工作,做完了吗?没做完!

  这些工作,做了吗?做了!

  检查,安排,布置!

  谢直这一趟快马返京,沿途做的工作是啥?

  你看着谢直现在干事快的,你就动心了?人家那工作还没有干完呢好不好!?

  除了这个,还提到了另外的一件事。

  这位大唐首相也真是急眼了,相传整个开元朝最具风度的大唐贤相,生生让李老三气坏了,在小朝会上,当着一众朝廷大佬,逮着李老三就是一顿喷。

  张九龄能干吗!?

  结果,李老三还在这个时候跟他出幺蛾子,一搬家,全国政务停摆半个月,淮南一地,得饿死多少人呢!?

  说实话,张九龄,现如今,正因为这件事焦头烂额呢,一心等着全国的统计数据汇总到户部,早把淮南赈灾的事安排周全了。

  没办法,只能前期送去一部分,然后等全国各地的况都汇总过来,通过综合考虑,才能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没有确认之前,张九龄的一颗心总是悬着呢。

  但是这里面又涉及到了新的问题,调拨多少合适?这些粮食综合到一起,够不够赈灾?如果不够的话,从哪里再进行调拨?

  只能从淮南左近的各处州县直接调拨。

  可是常平仓要是没有粮食,或者粮食不够,如何才能赈灾?

  张九龄现在正摁着大理寺天天追索犯官呢,哪里敢让各地州县把今年的新粮送到常平仓去?

  堂堂朝堂九卿,司农寺的老大,竟然大肆贪赃枉法,私下里贩卖了常平仓的粮食,长安粮案、洛阳粮案,全是他的锅,除此之外,经过全国的大清查,发现各地的常平仓都有私下贩卖粮食的况,只不过各自严重的况不同而已。

  陈思问!

  为啥?

  但是,今年,不成!

  事实上,朝廷对这种规模的赈灾,早有有了一般的流程——大唐各地都有常平仓,原来的做法,都是直接调配过去就行了。

  不过呢,大唐幅员辽阔,几乎每一年都有闹灾荒的地方,赈灾这件事,纵然重要,却也见惯不惯了。

  赈灾的重要,自然不用多言。

  说实话,张九龄正因为这事上火呢。

  还有,今年淮南一地年景不好,各个州县的告急文书,早就送到政事堂了,政事堂就等着秋收结果汇总上来,然后调配附近州县支援粮食赈灾呢。

  州县数据汇总上来,到洛阳一看,卧槽,户部呢!?我这公文给谁去!?往长安追?追上了有啥用!?除了知道天子在行宫,谁知道户部尚书在哪睡觉呢!?就算找到了户部尚书也没用啊,这东西得上交给户部本司员外郎,谁知道这哥们现在是在哪个草稞子里面忍着呢!?

  沿途州县,数据别统计了,迎驾吧。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