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水浒新秩序 > 第七十四章 匪患
第七十四章 匪患
作者:江湖野人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10-04 全文阅读

  时间进入八月份,徐泽仍没有收到高丽集结大军,北上攻击保州的消息。

  但根据海商传来的消息,高丽国内已经在征集粮食、籍点青壮。

  百年前大胜辽国并开疆拓土的英雄故事,也在高丽民间开始流传。

  看来,这个务实的国家已经抛弃了幻想,在做大战的准备了。

  他们所顾虑的,不过是大战开始的时机和借口而已。

  高丽人的谨慎和低效,给了同舟社更加从容布局的时间。

  眼见与高丽人的大战不可避免,但徐泽并没有过多的担心。

  该做的准备早就做好,双方信息掌控和战略战术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使得同舟社的选择远比高丽人要多得多,自然更加从容。

  但在同舟社具备灭亡高丽,并彻底消化这个国家的实力之前,双方所谓的“大战”,也不可能大到哪里去。

  作为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棋手,徐泽始终紧盯大战略。

  包含“未知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辽、金、宋三国的形势变化,都是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大事件,也必将改变以后千年的世界格局。

  与之相比,对高丽的战略,就只能服从服务于这一大战略。

  只有放眼“大局”,把握大方向,才能在“小局”上不走偏。

  辽、金、宋三国最近的局势,就是个“乱”字。

  隔着最近的金国辽阳府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完颜斡鲁这段时日焦头烂额,南线金军被杀不尽的辽阳匪盗缠住,早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金军不知道的是,他们实际上是被徐泽和死掉的高永昌合伙给坑了。

  金人一战而下东京,其后仅仅用了数日时间,便占领了辽阳府周边大部分州县。

  看起来进展非常顺利,但这一切,却是建立在大元“官兵”放弃抵抗,大量逃散的前提下。

  如同吃甘蔗,总是有苦有甜,先吃了甜,就要做好后吃苦的准备。

  金军前期进展过于顺利,为其后的东京道局势埋下了重大隐患。

  不同于以往辽金之间的战斗,被打败的辽国溃兵要么投降,要么千里迢迢跑回国内。

  大元国被灭后,产生了极多的溃兵。

  高永昌为了快速扩张,什么人都收,军队成分极为复杂,基本没有军纪可言。

  军中老匪成堆,打仗完全不行,眼力劲却好得出奇,看到形势不对就跑路。

  金军打败高永昌的“主力”后,这些人更是一哄而散,一点也没有“为国捐躯”的觉悟。

  辽阳府东面的山中,很快成了匪巢贼窝。

  千人以上的溃军盗匪,一个巴掌数不过来;

  百数以上的,更是多不胜数。

  最初进山的盗匪,立足未稳,人心惶惶,剿之并不难。

  以金军的战力,只要跟着溃兵入山进剿,也就是几回合的问题。

  但是,同舟社数次在穆州挫败金军,摆明了就是不给面子、要打仗的姿态。

  完颜斡鲁不敢大意,为了全力应付东南路这条能要人命的毒蛇,不得不暂时放任丧家犬般的溃兵到处跑。

  由此,金军错过了剿匪的最佳时机,让溃兵在山中站稳了脚跟。

  这些溃兵盗匪就是乌合之众,初时根本不敢和金军硬碰硬。

  但他们不事生产,为了生存,只能逮着机会就抢。

  更令人恼火的,是东南路统军司在这之前,发布了针对性很强的“剿匪令”。

  一部分作恶不深的匪盗,受东南路统军司“感召”下山,接受同舟社编户,重新成为了良民。

  剩余的,以吴撞天为代表的积年匪盗,则在徐泽授意的斥候营追逐下,全部被驱赶赶到了辽阳府境内。

  这些匪盗被剿匪令“净化”后,不仅“组织度”更纯,反抗意志更为坚决。

  还接受了斥候营“手把手”的“山地战”教学,脱胎换骨,迅速晋升为“精锐盗匪”。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