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我在赵国当官 > 第十章:案首其人
第十章:案首其人
作者:牧羊山人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10-10 全文阅读

  二月十三清晨,荔湾县衙门前。

  宋玄一行刚下马车就看到县衙密密围着一圈又一圈的人,宋玄见人如此多也就不急着挤进去,准备等人少一些再去看榜。

  他缓步走到县衙不远处的一座桥上背倚靠着桥栏,举目可见桥东西两侧各有一莲花池,池内植藕养鱼。

  早春的荷叶才从水面露出几许尖角,鱼儿钻过泉眼吐着气泡,晨光透过池边的绿树洒在荷叶上,倒是清雅动人。

  此时,桥上除了宋玄,还有其他的学子聚在一起交谈等候发榜。

  “赵兄,我猜今年县试的案首肯定又出自濂溪书院。”

  “这是必定的,没有第二种可能。”赵怀信手里拿着一把金玉丝线攒成坠的折扇,他看向身侧的人笑道:“就是不知是濂溪书院的哪一位。”

  他身侧的吴乐康插上话,“莫不是周泰初?”

  “极有可能,人家可是周山长的入门弟子。”

  忽然,赵怀信凑近他们,压低声音道:“我听说这次县试有一人获得面覆的资格。”

  “赵兄,怕不是听了谣言,有此人我等岂会不知?”袁齐光不禁笑道。

  赵怀信摸摸头,又坚定道:“应该不会错,那是我姐夫说的。”

  吴乐康接上话头,“或许真的有人获得面覆资格,毕竟赵兄姐夫可是衙门捕头季鸿,什么事情不早些知道啊。”

  袁齐光更加诧异,“我们县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人物?”

  众人纷纷摇了摇头,都不知道获得面覆的人是什么来历。

  “你们说,会不会这个人就是濂溪书院的周泰初?”

  袁齐光沉吟片刻,用折扇轻轻拍打着手掌道:“也就只有他了。”

  他们也附和道:“据说这十多年来,县试的案首都是出自濂溪书院。”

  ……

  宋玄听着他们几个人的对话,心中感慨。濂溪书院真是人才辈出,古人努力与天赋不容小觑。

  衙门高墙前,师爷带着衙役开了一条道,县试红案被请出来之后。一衙役提着一桶浆糊,又一衙役用浆糊在墙壁上一扫,另外两个则听师爷令下将红案往墙壁上一贴。

  “放榜啦!”

  “快看,快来看啊。”

  众人的脖子仰得高高的,已有不少人神情激动地冲出人群。

  “我上了。”

  “我也上了”

  然则,绝大多数人都是唉声叹气地垂首离开。

  桥上,众人见放榜了,也纷纷要去查看。

  “袁兄,放榜了,走我们去看看。”

  “不急,那头人还多着。”

  “你看,那位兄台的脸色丝毫没有急躁之色。”

  “好面生。”赵怀信用折扇戳了一下袁齐光,“你可认得此人?”

  “没见过。”

  “长得倒是爽朗清举,按理说,这样的人在诗会上应是引人注目的。”

  “榜前人少了,我们去看榜罢。”吴乐康打断他们的交谈。

  宋玄见他们几个离开后,也带着伍彦前去看榜。

  “宋七哥,你在这儿等我吧。我进去看榜,那头太挤了。”

  宋玄连忙拉住他,“你也别去,一会人就散了,不急这一会。”

  他拉着伍彦转到衙门一角站着,周围满是闹哄哄的交谈声。

  “快看看,谁是案首!”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