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言情小说 > 现代言情> 盼回眸 > 第167章 沆瀣一气
第167章 沆瀣一气
作者:招摇之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09-04 全文阅读

  次日下晌,张婴进了宫。

  一入弘德殿,但见杨太后翘首以待,尔后满脸失望,“清妃呢?”

  蹲在杨太后身侧的新平县主杨昭训,抬起头来,望向张婴的目光,同样带着询问,手里搂着一只金黄色的波斯猫,不自觉地下大力撸了猫颈项后的一撮毛。

  惹得一声呜喵的叫唤。

  接着,又听杨太后问道:“清妃怎么没来?这回,她都快一个月没有进宫了。”

  “哪有,满打满算,也才二十来天。”

  张婴在下首的位置跪坐下来,望了眼抱着小猫,嘴嘟得高高的,能吊起一只油壶的杨昭训,笑了笑,“阿眸很喜欢那只小白猫,担心抱进宫里来,新平会抢她的猫,一大早的,带上她的猫,跑去长秋寺了。”

  一听这话,杨昭训当场就急了,梗着脖子嚷道:“谁要抢她的啦,我有阿金,我才不稀罕。”

  凤眼圆瞪,鼓着腮帮,搂着小猫,气呼呼地跑出了大殿。

  她才不是在这儿等着张曦呢。

  她再也不要和张曦玩了。

  永远不进宫才好……

  “你也真是的,还嫌新平和清妃闹得不够,还给她们小姐妹俩增加矛盾。”杨太后望着小侄女离去的背影,侧头,嗔怪地看了眼张婴。

  张婴没说话,又听杨太后道:“你可答应过我的,每半个月让清妃进宫一趟的。”

  “进宫来做什么,专程来和新平吵架。”

  听了这话,杨太后顿时噎住,“你……”瞧着张婴眉头蹙成一团,杨太后心念一转,语气遂软和了下来,“你这是怎么了,说话这么冲,谁又惹你了?”

  起身,走到张婴身侧跪坐下来。

  张婴推开环上腰间的玉手,“前阵子,你派了卢王妃去瑶光寺了?”语气中带着笃定的口吻,使得杨太后的面色一僵,顺势往左一靠,靠在侧边的隐囊上。

  然后,凉凉说道:“孤就说呢,平时不动如山的人,今日怎么火气这么大,原来在这儿等着,来找孤算账了。”

  “珍娘,”

  张婴喊了一声,抬头望向杨太后,“我之前就和你说过,七郎的亲事,你别插手,还有我不同意临平和七郎的亲事。”

  临平是杨家大娘杨昭容的封号。

  “如果孤一定要插手呢?”杨太后瞬间绷着脸,扬着下巴,紧盯着张婴。

  瞧着她这副斗志昂扬的模样,似一只昂首阔步走进斗鸡场上的公鸡,张开了所有的羽毛,张婴不由轻笑出声,修长的手指,碰了碰她的下巴,“你真要插手,你说,我能怎么办?”

  调侃的意味十足。

  杨太后微微一闪,没躲开,似嗔还怒,“你真就这么看不上我杨家人。”

  “跟杨家人没关系,”

  张婴摇头否认,“我只是看不上临平的性子,如果临平性子像你,再不济有新平这份大胆肆意,我也不会反对。”

  一听这话,杨太后顿觉喝了蜜糖一般,心中泛甜,白皙的面庞不争气地红了起来,凌人的气势一收,垂下眼睑,张了张嘴,到底不甘心嘟囔了一句,“说得好听,还不是一样嫌弃。”

  “怎么就一样了?”

  张婴语带反问,身子微微凑了过去,轻声劝道:“珍娘,张氏内外有十九房,

  族人上千,部曲上万,临平性子太过温顺,不适合张家。”

  世家大族的儿妇,需要内睦九族,外和六亲。

  临平自身懦弱,又出身寒门。

  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所以,士族间,从来是身份内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婚宦不失类。

  只听张婴又说道:“常山王次子宇文海,尚未有婚配,与临平年岁相当,又素来与杨家交好,你可以让杨国舅托冰人去凑成这桩婚事。”

  “你倒是打听得清楚,”

  杨太后一双凤眼似笑非笑地望着张婴,“就为了不让七郎娶临平,连临平的婚事,你都开始费心帮忙了。”

  然而,并没有一口否决。

  张婴心里稍安,没有反对,那么就是默认。

  果然又听杨太后道:“不过让临平嫁去常山王府,确实比张家好,宗室与外戚自来连成一片,至少,有孤在一日,临平不会遭王府嫌弃。”

  这话,张婴聪明地没有接,微微笑了笑。

  杨太后看着只觉得堵心,索性撇开眼,来个眼不见为净。

  张婴伸手,长臂一挥,揽着她的腰,把人搂入怀里,低头细声哄道:“珍娘,这次当是我欠你一回,往后你从其它事上找补回来,好不好?”

  “你欠我的还少嘛?”杨太后嘴里咕哝了一句,再不甘心,也只能作罢。

  这几年的相处,她算是明白过来,孩子就是张婴的逆鳞。

  除此外,其余的事情,都可以商量,唯独孩子的事上,没的商量。

  她不想和张婴吵架,更不想,因此和他离心离德。

  所以,只能适当选择退让。

  次日一早,她当着张婴的面,吩咐杨中侍派人去国舅府,请大兄杨盛晌午来宫里一趟。

  待到早朝过后,杨太后回宫,左右无旁人,不由问起杨中侍的看法。

  杨中侍笑着回道:“奴婢觉得,对临平县主来说,嫁入常山王府,总比嫁入张家好。”既然都派人去了国舅府,可见杨太后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这个时候,无论他说什么都改变不了结果,还不如顺着杨太后的想法去说。

  当是卖张婴一个人情。

  “新平也太不争气了。”杨太后感叹一句,又想起大娘子杨昭容软弱的性格,不由对大嫂秦氏埋怨一通,“都是秦三花那个祸害误了新平。”

  杨中侍低头瞧着自己的履尖,犹豫了片刻,开口提醒道:“娘娘,秦娘子敕封诰命的拟诏,还压在尚书省。”今日他派人去国舅府传话,国舅杨盛问起了这事。

  自杨二郎死后不久,杨国舅不仅接回了二娘杨昭华,还为妻子秦氏请封了诰命。

  当时杨太后想着补偿杨府,一口就答应了,只是中书省草拟诏书后,递给尚书省审阅,正巧赶上张婴接替彭城王宇文浩的尚书令一职。

  张婴直接把拟诏搁置下来,迟迟没有传交给门下省。

  所以,秦娘子这封诰命敕封的诏书,一直没能够发出去。

  经杨中侍这么一提,杨太后记起这事,厌恶道:“临平的婚事上,要是不出错子,少不得,赏她一个诰命。”单为那个混不吝的大嫂,她真不想给。

  只是看几个侄儿侄女的颜面。

  (. = )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