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最近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东阳曜只能对那些前朝的老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他愈发迫切地感觉到建立自己的情报网与势力,有多么的重要!
......
几日之后,太子东阳曜,在朝堂之上,突然当众向东阳王提出“要去应天府书院游学一年”的请求。
“什么?太子殿下要去应天府书院游学一年?殿下疯了吧?他连尚书房都没进过,居然还想去应天府书院游学?!简直是异想天开!......”
太子此言一出,这些个大臣们便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东阳曜面色平静地站在朝堂之上,听着那些个大臣们的冷嘲热讽,神色自如,不卑不亢。
这些个反应,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只是在暗暗地观察着那些个大臣们的反应,并一一记在心里。
柳右首辅是震惊、八王爷是不屑、纪老大人是古井无波、新任兵部尚书欧阳鸿飞面露忧色、小将欧阳倾则是钦佩与羡慕......
总而言之,大多数文臣是不信的。
大多数武将,则有些将信将疑,因为这些人出身于军队,一向崇拜强者。
上一次,他以十四年稚龄带兵击退西平入侵之事,事后在军中传得沸沸扬扬的,又有一向不苟言笑的欧阳倾点头为证。
这些个武将们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却对这位太子殿下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敬佩之心!
确实,都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十四岁的时候在干嘛?!
东阳王的面色,则是惊疑不定,颇有不豫。
东阳曜在心中暗叹:“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送与父王和老太后最是合适不过了!
果然,东阳王先是威严地轻咳一声,满意地看到大臣们闭上了嘴巴,并停止了议论。
然后,他又转过头,看着东阳曜,尽量摆出一副慈严并济的好父王的形象。
稍等片刻,东阳王这才缓缓地开口道:“曜儿,刚刚这些个大臣们的话,你也听到了。
你自幼离宫,尚不懂应天府书院的规矩,即便是皇子皇孙也是要考进去的,岂是你说去就能去的地方?!
曜儿,这朝中的大臣们,父王允许你随意挑选一位太傅,你看如何?”
此话一出,东阳曜便在心中一声冷笑,对东阳王更加地失望。
暗道:“果然是世家子弟,上不得台面!
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不说,且胸无大志,甘于现状,真不知母后当年为何还与他爱得死去活来?”
心中虽是如此想的,东阳曜的面上却并无一丝一毫的表露。
只见他恭恭敬敬敬地深施一礼,从容不迫地回道:“儿臣对应天府书院确实不太了解。”
此话一出,东阳王明显地松了一口气,那些个大臣们则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可是”东阳曜又不慌不忙地接着道:“儿臣当年从逍遥谷回京的途中,路遇一位老者,相谈甚欢。
分别之际,老者留下一封推荐信与我,邀我去应天府书院游学。
儿臣自打回京,深觉自己才疏学浅,无法替父王解忧,故儿臣才会萌生此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