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传记> 大明略 > 第356章 走着瞧
第356章 走着瞧
作者:南宫草堂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09-03 全文阅读

  数日的一个午后,知府衙门前,围着一群官吏。

  “诸位,回京之后,大煤矿之事、赋税之事,我们会据实上奏”。

  刑部侍郎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经过一番核实,终于要踏上返京的路了。

  此刻,知府康祺不悦,诸多知县不悦,毫无疑问:这两件事儿,几乎与他们每个人都有关。

  然而场面上的事儿,该做的还是要做,那怕明日被摘掉乌纱,眼下还是要逢场作戏的。

  “二位钦差大人,一路走好”。

  …………

  那日在三边镇的一幕已过去,但在每个人的心中却历历在目:仲逸说是他们在路上遇到南下逃亡的苦力,才知道大煤矿发生的大事儿。

  二位钦差果真没有放过,他们派人立刻前往矿区,知府、知县,谁也无法阻挡。

  令人意外的是,提前到了大煤矿的李序南,却命人将那些被闹事的苦力捆绑起来的打手,移到隐蔽处,待钦差来后,也没有发现这些人。

  二位钦差派人核查现场,在场所有官吏做笔录,详细说明事发经过……。

  之后,钦差仪仗如约南下,继续核实税赋之事。

  李序南此举虽未起到关键作用,但起码是为当地衙门好,榆林本地知府、知县衙门的同僚对他多了几分亲近与好感:毕竟他也是五品同知,也是榆林府的同僚。

  相比苦力与打手,那个被仲逸控制起来的马三爷、大彪,还有他的几名近随,才是关键人证。

  此外,已被安排离开榆林府的刘大顺,也将是一个重要人证。

  剩下的,恐怕就是这些盯着乌纱的官老爷了。

  至于李序南为何要去大煤矿,仲逸为何来三边镇的理由,二人早就想好说法。

  李序南去大煤矿的理由很简单:他陪仲逸办差,路上遇到逃出来苦力,听说大煤矿出了事儿,作为五品同知,他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而仲逸去三边镇的理由更简单:他是翰林院的侍读,管不了地方之事,大煤矿即便出事,县衙还未带调查定论,所以他去了反而不合适。

  当然,李序南同样会说:是他不愿仲逸去的。

  其中的道理再明白不过:不让你看,就是不信任你呗,你又不是我们府的人。

  不能去大煤矿,但仲逸依旧要到各处看看,路过三边镇时,听说钦差在里边,作为京官,又是来这里了解民意,他当然有义务提醒一下钦差:大煤矿出事了。

  当然,这个提醒还是很关键的:周围守卫太多,其他人压根进不了三边镇,钦差也就没有去大煤矿的理由。

  剩下的,就是二位钦差登台唱戏了。

  仅此而已。

  这样的说法,二人可以相互印证。

  况且,事发后确有苦力向南而逃,这是很多人知道的。

  此外,仲逸到了三边镇见到钦差后,只是照着路人的话重复一遍,并未再多说一句。

  而李序南在得知钦差在三边镇时,也并未差人来报,反倒‘妥善’处置了被捆绑起来的打手。

  很明显,他这是为当地府衙减轻‘负担’。

  此举用意再明白不过:他们二人虽认识,但各有所属,一个是京官,一个是知府衙门同知,二人间关系并不是很亲密。

  做戏就该做个全套,这正是他们期望的:仲逸不日将回京城,而李序南还要继续留在这里,至少还有大半年的时间。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