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穿越小说 > 架空穿越> 硬科技帝国 > 第十二章 三加一个约会(2)
第十二章 三加一个约会(2)
作者:王在法上  |  字数:2055  |  更新时间:2025-09-02 全文阅读

  高易是在一点整同凯斯维克告别的。马车驶离上海总会大门的时候,他回首看了一眼身后的这座砖木结构建筑,如果来时还觉得它那三层高的希腊神庙式的门廊过于浮夸的话,那么此时的他已充分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隐喻。就像古希腊的神庙除了是祭祀、典礼的场所之外,还是整个城邦的银行、国库一样,上海总会就是这座城市金钱与权力的积聚所在。

  工部局的董事会或许是这座城市中发号施令的机关,但它所发布的政令却无一不是在这里酝酿形成的,而这些政令所服务的对象,也无一不在能够进出这座建筑物的会员名单之中。

  无论是像凯斯维克这样已经英格兰化的苏格兰人,还是如安德森、泼兰的斯这样的热衷于苏格兰文化的土生土长的苏格兰人,甚至是这座城市里的法国人、德国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喜欢这个,与其说是上海总会还不如被称作为是英国总会的地方,他们都必须来这里挂个号才能拿到统治阶层的入场券。

  所以如果高易想要正式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也免不了要到这里来敲个章——即便他自问已经属于顶级圈子的一员了,但是该走的程序还是免不了的。

  事实上要成为上海滩的统治者之一,还真不是太难,只要符合四个条件就够了。首先最重要的,必须是西方侨民;其次,需要有笔一百二十五块的闲钱来缴付会费,此外每个月还要为此支付七块钱;第三,要有两名老会员的引荐;第四,申请者的名字会被公示在一块写有五条俱乐部规则的黑板上,展示三个月后,由会员们投票决定是否接纳。

  从这些条件就可以看出,上海的西人社会对自己统治的基础,是有着清醒认识的,他们这群统治者要统治的不是自己人,而是这个城市中数十倍之多的中国人。

  因此他们要尽可能的夯实根基。拿得出一百多块钱的,意味着这个人至少是名中产阶级;肯把这笔钱当成会费,而不是攒起来带回老家去,意味着他并没有把自己视为一名过客,而是有着想要积极参与到本地政治、社会生活之中去的意愿。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拿出一百多块钱来做会费,那就意味着他是个想要负起责任,并且有能力负起责任的人。这样的人只要被证明根底是清白的——通过老会员推荐,并且为人处事方面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公示三个月后投票,那么他就应该被接纳为统治阶级的一员。

  可见成为一名上海总会的会员,并不能证明一个人有多优秀,只不过说明他是上海西方社会中合格的一员。

  然而正因为这个会员资格只是一个达标成绩线,对高易来说就更是需要尽快拿到手不可,他这个成天跟凯斯维克、安德森这些拿满分的人混在一起的家伙,如果连个达标考都迟迟无法通过,那不就是在说他根本不配同这些人待在一个圈子里吗?

  而且就现实来说,他也十分需要这个会员资格。因为上海总会有个非常古怪的规矩,非会员的西方人可以进入俱乐部娱乐、聚餐,但是有条规定:在一年中享有这优惠不得超过三次,每次不得多于十四天。

  高易刚刚跟凯斯维克的这顿饭就吃掉了一次机会。如果他没法成为会员的话,那么他今年便仅剩下两趟进入这栋建筑物的机会了。虽然这并不妨碍他同安德森和泼兰的斯见面——因为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苏格兰俱乐部或高尔夫俱乐部,但是对他来说更为重要的凯斯维克、约翰·里达和总董贝恩,却都是俱乐部委员会的理事。也就是说他们的社会活动,除了在公司、工部局董事会之外,大部分都会在这栋建筑内,各自的理事专享套间中进行——就像刚才这顿饭。

  高易坐在马车上,双臂抱胸盘算着自己在金钱上的缺口。对于老会员引荐、公示后投票之类的,他并不担心,能引荐他的人多得是,理事级别的就有三个;而随着他跟这个西方人的社会日益接触,他有信心自己会越来越受到欢迎。

  现在看来,所有问题都汇集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钱。他算了算,包括这个月尾要付的房租、一套苏格兰礼服、给女学生发放一百块奖金、阿金的工资、梨膏糖的采购费用,再加上这一百二十五块钱的会费,没有个五百块就别想能搞得定。

  真是五百块难死英雄汉,这笔钱他还真不知道去哪里赚,唯有指望那些梨膏糖了,希望李德立介绍的人能够靠谱些。

  *****

  高易的三件套在教室里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不过这个时代的女孩子还是比较矜持的,最多在下面窃窃私语一阵,没有谁站起来对着他吹口哨。

  高易今天带来的实验是自制荷兰水,也就是用砂糖、小苏打、柠檬酸自制汽水。高易选择的实验课程一般都跟吃有关,轻松简单学着开心,因此大受好评。至于真正的化学知识,他觉得根本没必要去教,这些女孩子过一阵都是要嫁人的,1903年离着妇女解放运动还早,知识越先进其实对她们来说可能人生越痛苦,还不如学些有用的生活小常识,能够对她们今后的日常生活起些帮助。

  第一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高易突然发现窗外有个阿妈在那里晃来晃去的,他打开门问了一下,却是马汉给他送来的一张字条,翻开一看竟然是李德立的,说那位丁甘仁已经联络好了,高易随时都可以跟他约时间见面。字条下方是地址以及电话号码。

  高易趁着下课的时间去校长室打了个电话,丁甘仁操着一口常州话,虽然对最近听惯了苏州话的高易来说土得掉渣,但两人沟通起来并没有太大障碍。高易原本是打算约在明天的,不过对方表示明后两天都要出诊。于是高易便问他,今天是不是有空,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高易索性把见面时间定在了一个钟头之后。

  丁甘仁坐堂的地方就在汉口路上,名曰北昼锦里。高易坐着马车一路寻去,结果在山西路和山东路之间发现了这条里弄。弄堂隔壁就是山东路的外国坟——上海最早的外国人公墓。把医馆开在墓园隔壁,高易除了佩服此人不讲迷信、不避忌讳之外,对于梨膏糖的前途更觉渺茫了。

  丁甘仁三十七、八岁左右的年纪,中等身材,相貌普通,唯有他的抬头纹又深又密令人印象深刻。

  “梨膏糖我已找人试过了,倒是颇具效用,只是里面药材似乎所用不多。”丁甘仁是个直脾气,两人还没寒暄几句,他便将话题转入了正轨。不过他办起事来,效率可真高,高易留在李德立那边的样品,送到他手里估计不会超过三个小时。但就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他不仅找到可供测试的患者,进行了测试,更是已经得出了结论。

  “我这药讲究的是中西结合,中药用的多了反而药性相冲,适得其反,只需用到梨膏便已足够了。”

  丁甘仁闻言点了点头,似乎认可了这个答案。

  “这药如要放在敝店发卖,高先生需答应我两个条件。”

  谈话进度之快,又一次超出了高易的预料。高易原以为丁甘仁只是医生,他的角色应该是负责给自己牵线搭桥介绍店铺,没想到他竟准备亲自来卖这药。但是,这对高易来说并非一件坏事,于是,他道:“请说。”

  “这个药卖多少价钱,高先生不得过问。”

  见高易并没有反对,他继续道:“贩卖所得,要给付高先生多少,敝店要抽成多少,也需有我来定。”说罢他看着高易。

  “这两个条件,我都答应,不知道第一批药,丁先生准备要几斤呢?”

  高易的回答也很干脆,这糖卖得出卖不出还是个问题,现在有人帮他免费营销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赚多赚少,总要等试过了水才能知道。反正货源在自己手里,等局面打开之后,到时候如果觉得赚得少了,大可以换家销售商,或者干脆自己来卖。

  两个干脆的人三下五除二便把事情定了下来,高易先拿出一千斤糖来给丁甘仁试销,具体赚多赚少如何分成事后再定。

  从丁甘仁这里出来,离着高易进去不过一刻钟光景。他拿出怀表看了看,才三点三刻。

  跟麦克弗森约好的是六点钟直接去他家里,之间有两个钟头的空档。高易想了想,这么点时间说多不多,回学校、回雅仙居都没什么意思,还不如索性去捕房接了麦克弗森一道走。

  麦克弗森隶属于老闸捕房。老闸捕房在南京路与贵州路交界的地方,马车过去不过五分钟的功夫。

  公共租界的印度巡捕,都驻在老闸捕房,由于他们多为锡克人,头裹红布,因此上海人也称这个捕房为“红头捕房”。

  既然叫“红头捕房”,老闸捕房的大门口自然站满了红头阿三。高易的马车驶到大门口稍停了一下,在马汉趾高气昂的说了几句之后,便又重新启动起来,一路驶到门廊前才停了下来。

  经过那群红头阿三的时候,高易正好对窗外瞥了一眼,猛然发现这诸多脸孔之中竟然有着当日他被打晕后,在福利公司门口醒过来时看到的第一张脸。这张脸实在太让人印象深刻了,一部浓密的黑胡子一直长到了眼睛底下。

  不过高易不知道的是,就在这附近还有着一位他的老熟人。这个老熟人正蹲在老闸捕房斜对过的菜市场门口,面前放着一副扁担,两只筐子,筐里堆着满满当当的梨。但是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些梨上,而是梭巡在进出捕房的各色人等中。他就是广和丰的小伙计阿生,诸多伙计中唯有他对高易的脸最为熟悉。不过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步行或者乘坐黄包车的人身上,对于马车,尤其是这种私家马车,他甚至连瞥都懒得瞥上一眼。

捧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

发表章评

    设置

    阅读背景
    字体大小
    A-
    16
    A+
    页面宽度